华夏酒文化,远运流长。按制酒工艺分三类,既,勾对酒,蒸留酒,发酵酒。勾对酒用食用酒精和水混合而制成。原料经发酵再上蒸锅蒸制成的就叫白酒。原料经发酵制成的酒叫黄酒,也叫稠酒。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他温的就是白酒,酒状英雄胆。
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他煮的是黄酒,因为白酒饮前是温酒,而黄酒需要煮才能饮用。
古代历史上都有哪些宴请,到最后却变成“鸿门宴”的?
近代史上,将家宴当成成鸿门宴的,当属蒋介石的军统局局长戴笠。日本投降后,蒋介石要戴笠逮捕一批伪政府汉奸,戴笠接到命令后,随即在北平设下家宴,宴请以王克敏为首的多名汉奸。这些汉奸在赴宴之前,还抱着被诏安的幻想,谁知,等待他们的将是牢底坐穿。
日军自1931年侵入我国后,在社会管治方面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顺利,不得不采取扶持伪政权的方式管治占领区。在日本人看来,以华治华不仅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也能减轻自己治理的压力。
在当时形形色色的伪政权之中,势力和名气最大的主要有:伪满州国、伪华北政权、伪南京政权等。这些伪政权中的汉奸仗着日本人撑腰,肆无忌惮的压迫奴役自己的同胞,出卖国家的利益,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汪精卫伪政权中的王克敏。
王克敏曾是北洋政府的财务部部长,而且精通日语,因此得到日本人的重用。
1937年7月7日,日本人在北平附近制造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人为了控制整个华北地区,希望吴佩孚出来当他们的代理人。可惜,吴佩孚早就看透日本人的用意,直接拒绝了日本人给自己挖的“坑”。此后,日本人又找到王克敏,王克敏从骨子里就有做大官的迷梦,立即就同意了。
1937年12月中旬,以王克敏为代表的伪政权在北平成立,并制定了伪国旗和国歌。这种无耻行为,立即就遭到了全国民众的一致反对,远在南京的蒋介石对此也颇为不满,毕竟他认定:普天之下只有他的国民政府才算合法。
而且,这些伪政权的汉奸不只是为日本人做翻译或做事,还大肆出卖国家和民众利益,最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委员长也是借势发力,安排军统机构清剿伪政权汉奸。
1938年2月,蒋介石要求戴笠秘密除去王克敏,当时北平没有行动组,戴笠只得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当时的天津站长陈恭澍。在戴笠看来,这项任务对陈恭澍来说虽然艰巨了点,但完全可以完成,毕竟早就在北平设下盯梢了。
1938年3月28日下午,陈恭澍带着从天津赶来的特别行动组,来到王克敏经常路过的煤渣胡同附近。下午两点刚过,一辆黑色轿车从此路过,陈恭澍命令手下对这辆黑色轿车进行了扫射,当时车中的确有人中枪身亡。
陈恭澍在离开之后就向在秘密地点等候的戴笠邀功去了。可经过次日的查证,才发现当时中枪的人并非王克敏,而是一名叫做山本荣治的日本翻译。这次事件,引发了王克敏的警惕,他开始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措施。
此后,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这些曾经的伪政权掌舵者再次体会到危险的降临。不过,此时的日本自顾不暇,哪会在意这些汉奸的死活。况且,伪政权的汉奸们也有所依仗,认为自己位置显赫,或能够被国民政府诏安,从而逃过一劫。
1945年10月初,戴笠接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发来的密报,要求在华北地区秘密逮捕一批高级汉奸。接到任务后,戴笠直接乘飞机去了北平。
到达北平后,他令北平市警察局长兼军统局北平办事处主任马汉三通知汪时璟的妻子殷醉月,要她在自家准备几桌酒席,要招待曾经的伪政权高官。
10月6日,酒宴如期举行,收到请帖的王克敏心中还是非常忐忑的,不过,因为自己家大业大无法转移,只能一门心思考虑接受诏安。当他来到汪时璟家中后才知道,戴笠宴请的人还有王萌泰、周作人、唐仰杜、曹汝霖等一众曾经的伪政府高官,共有50多人。看到所邀宾客到齐,戴笠起身从公文包中拿出一份文件,直接宣读了对这些人的逮捕令。
这些汉奸们卖国求荣,自然擅长见风使舵,日本投降后,他们积极向国民政府靠拢,幻想能够被诏安归顺,说不定还能受到重用。事实证明,这些一厢情愿的想法,不过是汉奸们自欺欺人的幼稚病而已。
卖国求荣的汉奸焉能有得好下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到了谁都别想逃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白酒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e89.com/6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