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列举一些作为代表:
贵州的人文,是民族艺术与生活风俗的结合。苗族的“四月八”,布依的“六月六”彝族的“火把节”,水族的“端午节”瑶族的“盘古王节”,“赛龙舟”等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有对歌,燃篝火,开晚会,摔跤,斗牛,敬酒,吹芦笙,跳舞,唱歌,做糯米饭,杀猪等风俗活动,讲究热闹亲和的气氛,记载了风雨兼程的文化旅程。
在音乐方面,既有高亢激昂的“飞歌”,也有质朴庄重的“古歌”,侗族一领众和的“大歌”,布依声色和谐的“八音”。
在舞蹈方面,讲究动作潇洒,自由,舞姿活泼。
在体育方面,既有传统的武术,又有对抗性强的“抢花炮”,热闹的“赛龙舟”。
在服饰方面,技艺精巧堪称“无字天书”,长裙,短裙,素裙,花裙,青裙,简裙,百褶裙,苗绣,马尾绣等风格艳丽,绣花精美。
在建筑方面,有依山而建的吊角楼,侗寨的鼓楼,花桥等别具一格的民居,也有文庙,甲秀楼,翠微阁,阳明祠,飞云崖,苗寨侗寨,古镇群,青龙洞,大渡桥,弘福寺,大屯土司庄园等文化与佛教胜地。
在绘画方面,有簸箕画,蜡染画,民间画等画风迥然的艺术作品。
在书法方面,有惊为一绝的水书和民间书法。
在语言文化方面,有各民族的语言,有的语言虽已无文字记载,却靠世代口授流传着。
在传统工艺方面,黔东南的蜡染,刺绣与挑花,播娜摩簸箕画,雄精雕,地戏面具,原木艺术画,陶土人偶,编织等又是一番景致。
如上所言,各种艺术语言相互渗透交融,互为载体,贯穿着贵州各种文化的方方面面。
特别的饮食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的饮食文化,贵州菜称为“黔菜”,虽不属于八大菜系之一,却自成一格,风情独占一方。贵州人非常喜欢吃辣的食品,因此贵州小食以“辣”著称,这些佳肴大致可分为油辣、煳辣、干辣、酸辣和麻辣。俗话说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贵州人“怕不辣”,然而贵州的拉和其他地方的不太一样,偏重与香辣,特别在酸辣。
贵州人的家里,必不可少的是各种辣椒,干辣椒面用来做蘸水调料,油辣椒用来炒菜,做佐料,还有野山椒,青辣椒,红辣椒等,做出一道道色香味美的菜肴;无论是大人小孩,或是老人,都有吃辣的习惯,这是由于贵州的水寒,吃辣不仅不会让人上火,还能增强免疫力,可以说辣保障了一方人的健康,一直沿袭到了今天。
当然不得不说的就是贵州特色的地方菜肴和小吃了。黔菜宫保鸡丁,辣子鸡,凯里酸汤鱼,花江狗肉,赤水豆花等都是代表菜式;而在城市里的大街小巷,花溪牛肉粉,丝娃娃,恋爱豆腐果,沙锅粉,雷家豆腐圆子,凉面,肠旺面,烙锅,糯米饭等又是民间生活的化身了。
酒文化与茶文化
贵州的酒文化是“茅台文化”,即“国酒文化”。酿制茅台酒的用水主要是赤水河的水,赤水河的水质好,用这种入口微甜、无溶解杂质的水经过蒸馏酿出的酒特别甘美。茅台酒在调配时,从不加一滴水,都是以酒勾酒。因此酒度低而不淡,纯洁、微黄、晶莹,柔绵醇厚。有人说;“为国争光,诚于国事;谓之忠。儿遂母愿,殷勤于家;谓之孝。不羡繁华,不易其地;谓之节。护身健体,不伤饮者;谓之义。忠孝节义四全,是谓国酒文化。”他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品位,也是贵州的骄傲。
贵州的茶属都匀毛尖茶、贵定云雾茶、开阳南贡茶、黔红、黔陶赵司茶、羊艾红茶最为有名。贵州地处高原,茶产区更是峰峰迭落,崖崖高矗,雾锁云,云缠雾。土壤深厚、疏松而潮湿,加上降雨量。常年温度以及日照等自然条件适宜茶树生长,所以贵州的茶独树一帜。不仅作为贵州的特产,还作为一种文化成为与外界交流的途径,形成了“茶文化节”。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白酒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e89.com/7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