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来说吧,天台宋红红曲酒的口感清爽,酒香醇雅、色泽以橙黄至鲜红色为主,绍兴黄酒的口感醇厚,酒香浓郁,色泽以深褐色为主。
天台春节民俗
[天台节日民俗]春节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大年初一“五味粥”春节早餐,各地风俗不一。天台城乡则是一律吃五味粥,所谓“五味粥”,就是白米、红枣、豆腐、红豆(赤豆)、芋艿五种合煮的粥。推究起来,源出于佛寺僧侣新年祈祷“五福”降临人间而煮此杂羹。五台素称“佛地”,土民多信佛教,这种习俗也就浸染开来,以此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年到头,百姓能安居乐业。不过,这习俗的由来还得从元末说起,它是当地居民为了感谢朱元璋的义军攻占县城而诞生的粥,寓意是吃了它,就能招来“五福”。 而午餐是天台的特色小吃:“绞饼筒”,晚餐是饺子或混沌。 除了吃,在天台,每个人家孩子都要穿新衣服,新鞋……寓意“除旧迎新”,愿来年的生活更美好。这一天最幸运的要属孩子了,他们会得到大人们准备的压岁钱……。 还有,在本人家乡“洪畴”,还有一种特有的习惯,虽然它是一种封建“重男轻女”思想的遗留,但毕竟生了孩子也还是一件快乐的事。所以洪畴那边有这年生了个男孩,下一年的正月初一办“瓜子酒”的习惯。所谓“瓜子酒”,就是将自己准备好的年货摆出来招一些邻里、朋友、亲戚来吃自己精心准备的年货,以示庆祝。每年的这一天,办“瓜子酒”的人家会准备瓜子、花生、米泡糖这些传统年货,现在的人家也会准备糖果、果冻、水果罐头等一些新式年货。这一习俗,已经不止在洪畴、三合、坦头这一带盛行,就连与洪畴相邻的三门县境内的一些城镇也开始竞相举办。不过这一习俗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只在天台东南角才有。 而正月初三以后则和其他地方大体相同,是一些走亲戚看朋友之类的习俗。
春节是岁时最隆重的节日,俗称“过年”。春节的算法是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 天台俗语“拜岁上初八,有粽也勿煮(音‘闸’)”就是这个意思。 每年春节都是在震天动地的鞭炮声中来临的。旧岁农历十二岁三十日晚上,人们都没有睡,时间一过子时,家家户户大门洞开,数不清的鞭炮,数不清的烟火同时爆响,这叫“开门炮”。开门炮相传是为了驱辟山魈恶鬼,有人以为是这是为了喜庆,实在是一种误解。 放过开门炮,家家户户开始祭祀天地神祗,接着祭祀祖先。祭品一般用鸡、猪肚、猪肺、猪肉、鲜蛏(或用鱼代替)。人人穿上新衣,儿女向尊长礼拜,称为“拜岁”,尊长给以“拜岁钱”。 早餐吃五味粥和八宝菜。早餐后在附近一带访亲走友,一般不远行。邻里间见面互相说些吉利话。有的到离城不远的国清寺和赤城山游览。近年,正月初一去这两地的人愈来愈多,达几万人。在过去妇女作兴“游城”,吃过早餐,城里城外的老少妇女打扮一新成群结队涌上城墙,沿着城墙转上一圈,一边走,一边饱览城里城外的大好风光。 正月初二早起先要买红糖,家家户户的上辈人都要在家里接拜岁客,来拜岁的多是亲戚中的后辈人。拜岁客来了,先用茶招待,茶有桂圆、荔枝、红枣、木耳、莲子等多种,再请吃茶食瓜果,如花生、瓜子、糖、核桃、苹果、桔子等,盛在中间有九格的一种九子盘里。吃过茶和瓜果,再请吃盖浇面。路远的还要留下来吃酒肉和水浸糕、粽。如果是外甥女,上辈人(外公、外婆、舅舅、娘妗)要给拜岁钱,一直给到成年为止。正月初二还是“白日子”。凡上一年有人亡故的家庭,这一天都要在家设祭,叫做“摆座”。亲戚要上门祭拜,叫做“拜座”。主家在家待拜座的客人,叫做“接纸”。“拜座”的礼品一般是一双一斤多重的白蜡烛、香和一些食品。应该设祭的主家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在这天不设座,必须事先在巷口、路头或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白酒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e89.com/7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