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方人,二十岁之前生长在燕赵大地。从记事起,我父亲就会用筷子沾上白酒送到我嘴里。可能因为家庭环境影响,我也成为了一个好饮之人。我喝酒不能低于50度,低于50度感觉就跟掺了水似的。尤好二锅头,其酒入口如刀穿腹似火。30岁之前56度二锅头或者67度老白干每天自己晚上都会喝上六两。六两酒对我来说身体微微发热,思维微微有点活跃(家人控制不让我多喝)。喝酒56度二锅头一斤二两能让我最舒服,即能感觉到酒精带来的微醺,思维又能特别活跃,但是不会成为话唠。如果再多喝就会变得话特别多,喝到二斤就会呕吐然后睡觉。从来没有耍过酒疯,我喝多从来都是睡觉。
喝酒有时候是一种精神寄托或是排解心情,你一般会寄情于哪种酒呢?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人若不爱酒,何以有酒仙。天地人之间,上下五千年,酒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不断的向前而发展……
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少,饮酒之风,历经数千年而不衰。
洒,既有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饮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在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酒,也是一种文化媒介载体。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
洒,也是一种礼义。无论外交往来,达官贵人,平头百姓,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酒与诗,从此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给人以美的享受。
酒,也是一种民俗。。农事节庆时的祭拜庆典若无酒,缅怀先祖、追求丰收富裕的情感就无以寄托;婚嫁之无酒,白头偕老、忠贞不二的爱情无以明誓;丧葬之无酒,后人忠孝之心无以表述;生宴之无酒,人生礼趣无以显示;饯行洗尘若无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情怀无以倾述。总之,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
总之,喝酒就是品人生,喝的是人间百味,酸甜苦辣咸,唯有自已知,是感情的寄托,是情感的释放,是抒情是豪放,是郁闷是宣泄。何必去问个究竞, 问天天欲雪,且饮一杯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白酒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e89.com/8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