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曾组织庞大考察团来宁波绍兴等地考察黄酒生产。据他们说法,他们的清酒是古时从宁波学去的。前身是宁波农村自酿米酒。因为没加酱色,酒是白色的,宁波人俗称白酒水。日本人只是在白酒水制成后,加石灰使其澄清,因此叫做清酒。因为加了石灰,所以,严格来说,清酒应该算轻碳酸饮料。怕胖的,就不要喝清酒。不想吃石灰的,也请绕道。
清酒在发展历史上是如何取代浊酒走进主流圈的?
清酒其实和中国关系大大的。公元前三世纪到后三世纪,中国用米酿酒的技术随着大米种植技术一起,打包传到了日本。日本人就仿照了中国人酿造黄酒的技术,酿造出了浊酒。浊酒经过沉淀过滤,上面清澈的液体就是清酒了。
不过说起来简单,从浊酒到清酒,可是历经了弥生时代、平安时代、江户时代三个时代呢!
弥生时代日本从绳文时代进入弥生时代,由中国传入水稻文化,人们才懂得以米为主要原材料酿制清酒。而酿造文化的起源地带一般被认为是在西日本九州的。当时,人们把谷物加热后用口啮碎,借口内唾液的酵素产生糖化作用,再以野生醇母发酵,这个就是日本最原始的酿造方法,被称为“口啮酒”法。
平安时代在平安时代,政治性的祭事不可缺乏清酒,故清酒在宗教仪式上开始饰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清酒在当时的社会里并不普及,一般庶民是没有机会饮用到清酒的。直至到中世的寺院里,僧人酿造的清酒受到很高的评价,清酒才变得平民化了。而寺院哭酿造的清酒,称之为“僧坊酒”。其他还有高野山的“天野酒”和奈良平城的“菩萨泉”。
江户时代
元禄11年(1698年),清酒酿造的酒庄达至27,000间的记录。烧酎的混和法即酒精添加技术被开发。天保五至六年间(1834~5)位于神户滩五乡的宫水被发现,酿造用水之质素的重要性被确立,“滩之酒”被受注视。江户中期的海运输业发达,“滩之酒”从大阪地带放到“樽回船”上被运送到江户中心,成为庶民的人气商品。
东京奥运会、大阪世界博览会都加速清酒的需求量,“地酒”文化更加成为饮用潮流。之后也出现了纸盒装清酒。清酒的变化亦随世界改变,90年代经济蓬勃,市场对清酒味道质素等整体的要求都有很大变化。平成4年(1992)清酒级别制随之而废除,改为特定级别,即现代的吟酿和大吟酿等级别。
时至今日,日本清酒的文化既拥有着古代的传统,在酿造技术上亦有不断跃进的新元素,更与日本的食文化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白酒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e89.com/9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