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古丝绸之路西行,在去凉州的路上乌梢岭脚下的天祝,居住着一个约七万五千人口的少数民族群体,那就是华锐藏族。华锐,意思是英雄的地区或部落。至于华锐的来历,传说古时候,在大雪山一带有叫华秀和阿秀的弟兄俩,是两个部落的酋长。后来,阿秀留居本地,华秀则率其部落迁居湟水、大通河流域一带,华秀就是华锐的祖先。
华锐藏族的饮食习俗,原来是以乳品和肉食为主。由于多民族杂居,农耕文化影响,加之有些地方逐渐变成了半农半牧区,随之华锐藏族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现在很多地区以面食为主,辅以肉乳、蔬菜等。华锐藏族一般喜欢吃糌粑和牛羊肉,在婚礼上多吃一种类似烩菜的“熬饭”。在天祝每到夏秋两季,家家户户有晒肉干的习惯,以备冬春食用。华锐藏族用酥油,再加蕨菜、葡萄干、白糖等,做成一种香甜可口的藏点心。
藏民族还食用一种叫“哲赛”的饭,它的做法是把大米蒸熟后,拌上酥油加白糖和蕨菜等食品,可以制成味道鲜美香甜的藏民族高级食品之一。夏天,牧民家家户户都备有酸奶,它是藏民族营养解暑的好食品。每当中午和临睡前吃上一碗,使人感到凉爽舒适。天祝地处乌梢岭脚下,海拔高、气候寒冷,蔬菜生长期短,只能种一些萝卜、白菜之类的简单蔬菜。华锐藏族性格直爽豪放,善于饮酒,每逢喜庆佳节或客人来临,都要以美酒相待,开怀畅饮,一醉方休。藏民族给客人敬酒一般必须敬三杯,表示祝贺吉祥如意;也有敬一杯的表示崇敬、诚心,不敬双杯。客人饮酒时先用无名指在酒盅蘸酒向空中弹三下,以示敬天敬地敬神灵。
客人若不能饮酒,就用双手端碗谢绝,以示对主人尊敬。华锐藏族待客禁忌有:用裂了缝的破口碗、碟、杯给客人盛食品;客人和长辈坐定后不得在面前过往。藏民的日常饮食就是奶茶,将砖茶熬好加上盐巴、牛奶,便是男女老少皆宜的上等饮食。
华锐藏民族在饮食民俗方面,也有许多礼貌规矩和禁忌, 他们忌吃马、驴、骡、旱獭、狗、猫等肉;同时不食不义之食,对于偷来抢来的,以及不明不白的食品禁止动手进口。
牧区藏族宰杀牛羊后,第一顿要吃胸叉肉、血肠、崩肠、肛肠和面肠。血肠的制法是:将肉了、脂肪、血和调料拌匀后灌进小肠,放到开水锅里一涮两滚,等肠内的血未完全凝固即捞出,捏住两头边吃边吮,味道极鲜。藏族妇女产后一般要宰杀揭羊,吃新鲜肉和血肠以滋补身体。肉肠是将切碎的肉了、脂肪加调料拌匀,从羊大肠的细段往粗段边装边翻,而后漫火煮熟。面肠是羊油切碎加调料放人面粉,加水拌成糊状灌入羊肠里,煮熟即可食。肝肠是将羊的肝脏切细,再加适量的羊油和调料煮熟即食。其味鲜美脆嫩,并能使人明目。手抓肉熟而不烂,鲜嫩可口,吃时一手持刀,一手抓肉,故称手抓肉。开锅肉是甘肃藏族的又一独特吃法,其做法是将肉放人锅内,倒凉水刚一煮沸,即捞出水撒上盐和花椒而食,其味鲜而脆嫩,大受人们欢迎。
因牛肉较之牧区要少一点,则多以猪肉为主,其吃法各地大同小异。卓尼洗河流域藏族将猪宰杀后,开水烫其毛,取出内脏,而后剥下膘肉,与分块的带骨肉一起挂厨房内,用烟自然熏干成腊肉,吃时肥而不腻,别有风味。牟尼东巴沟一带藏族,将猪宰杀燎毛利净后,取其内脏,不取膘肉,而是从脊椎中间碎成两半,挂在厨房熏干而食。迭部、舟曲的藏族宰杀猪后,吃法与卓尼藏族的吃法基本相同,他们一般灌制猪血肠、肉肠、油肠和面肠。鼓麻猪是甘肃藏族饲养的优良品种之一,它体小肉嫩而不肥,因其以食联麻和草根为主,故称之。联麻猪主要在半农半牧区饲养。宰杀时先将其口鼻绑缚,缚窒息后再放血,经燎毛刮净再烹任,其昧鲜美,肥而不腻。法部具和合作一带的“较麻猪”肉质极佳。
是甘肃藏族夏秋两季的日常饮料,藏语称“肖”。其制作法是将新鲜牛奶煮沸,倒在容器内,待冷却后加入酸奶酵母搅匀,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几小时后,牛奶凝固成嫩豆腐状,即成酸奶。饮用酸奶有镇静、催眠、开胃、补气之功效。牛奶提取酥油后的液体藏语称“达拉”,除制成干奶酪外,也是藏族的主要饮品。酸奶、酥油、达拉及惜粑是牧区藏族的主要饮食。
是牧区藏族常见的一种食品.其制法是将牛羊肉洒少许生水剁或刀割成碎肉,加酒及调料和生水排成馅,而后以面薄皮将馅包好并留小孔,上笼蒸十一、二分钟,取出后即可食。其特点汁多、味美、体小、风味独特,寺院增人所制的尤其味美。藏族招待贵客或过节及庆贺,常以手抓肉、肢麻米板及藏包于招待,以示尊贵和隆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白酒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e89.com/6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