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礼仪在中国许多民族眼中也是不可忽视的大事,受到格外重视。这种礼仪也叫做成丁礼,在这些民族看来,只要举行了这种仪式,孩子从此就步入了成人的行列,可以担当起生活重任了。中国古代的汉族民间曾经流行隆重的成人礼仪,分别为到了年龄的男孩和女孩举行冠礼和笄礼。现如今虽然这种汉族成人礼仪已经看不到了,但许多少数民族习俗中仍然留有各种成人礼仪的痕迹,川、滇境内的彝族人便是如此。 彝家姑娘的一生中都要经历两四川木里县俄亚的纳西族人家正在为达到年龄的女孩举行穿裙礼件大事,一件是出嫁,另外一件便是“换裙”。川、滇小凉山区的彝族女童,均穿镶有一粗一细两条黑布边的浅色二接童裙,梳独辫。等她满了15岁,就算是成年了,父母便要为她举行隆重的“撒拉”,俗称“换童裙”,意为脱去童年的裙子,换上成年的裙子。 葬族人的“撒拉”仪式十分庄严,必须在姑娘奇数年龄时举行。姑娘换上新裙后,便和女友们通宵达旦地欢娱歌舞。按习惯,从此之后她不但取得了成人的资格,可以自由自在地逛街、赶场、到歌场唱歌跳舞,并可寻找自己的心上人了。云南纳西族的分支之一摩梭人对少年们的成年礼也甚为讲究。 摩梭小孩不管是男是女,自幼到13岁之前,都只穿一种麻布长衫,而不穿裤或裙子。待孩子长到13岁时,家人便依俗为他们举行隆重的成年礼——女孩行“穿裙礼”,男孩行“穿裤礼”。穿上了裙、裤之后,他们便被看做成人了。仪式结束后,大人们会带上刚穿上新裙、新裤的孩子到村里转一圈,接受村民的祝福和贺礼,同时这也是向众人宣布: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 这种习俗在川、滇两地的普米族人中同样盛行,但仪式程序不尽一致。除了更换衣饰外,中国许多少数民族还有以在到达一定年龄的孩子身上作出某种“标记”来象征他们进入成年期。在广西的壮族民间,孩子举行成丁礼时一般要进行凿齿仪式,以此作为孩子成年的标志。壮族人凿齿的方式大多是拔去门齿,然后镶上金牙或银牙,如今在红水河畔的壮乡仍能看见这种习俗流传的遗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白酒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e89.com/7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