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诸葛庐,西蜀云子亭出自刘禹锡的《陋室铭》。
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今湖北襄阳西)时居住的草房。西蜀子云亭,西汉学者和辞赋家扬雄(字子云)在成都的住所,又称“草玄堂”,因扬雄在这里写作《太玄》一书而得名。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有什么简陋可言呢?《论语子罕》 说:孔子打算到东方少数民族地方去居住,有人劝他不要去,说那个地方太简陋,孔子回答说: “君子居之, 何陋之有?”
诸葛草庐,最初建于魏晋,是蜀国故将黄权在诸葛亮躬耕旧址卧龙岗上修葺而成的。晋以后,南阳一直是战乱频繁、草庐也遭到兵毁,不复存在。唐初,又重建草庐,到了唐代中期,诸葛草庐已为群众所熟悉并在许多著名诗人的作品中出现。被尊称为“诗仙”的李白,面对草庐曾由衷地赞叹:“当其南阳时,垄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刘禹锡在其《陋室铭》中又从更高的境界写下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的名句。可以看出,诸葛草庐在唐代已经名扬天下了。
元、明、清三代,三顾茅庐的故事,又通过文学、戏曲等形式,更为广泛地流传,吸引了无数的朝野名流,文人墨客。元代顺帝年间曾任监察御史的周伯倚,号称“明四家”之一的大画家唐寅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这一时期,地方官府对草庐均有修葺,其中以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的修葺规模最大,在南阳知府罗景的主持下,不仅对草庐进行了整修,还在左侧修建了“三顾堂”、“关张殿”,并遍植竹木,使这里松柏苍烟,翠竹萧萧,风景幽雅噬人。令人流连忘返。
扩展资料
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时的草庐,名胜古迹名。在河南省南阳市西南卧龙岗武侯祠内,建筑别致,景色幽雅。附近尚有三顾堂、躬耕亭等胜迹。
西蜀云子亭: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西北部的西山(凤凰山)风景区 。西山风景区面积约0.3平方公里,以“西蜀子云亭”为中心,集名亭、古墓、寺观及秀山、碧水于一体。主要景点有子云亭、玉女泉、蒋琬墓、蒋琬祠、仙云观、玉女湖。 子云亭是纪念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家扬雄的建筑,因唐时著名文学家刘禹锡《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而名满天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白酒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e89.com/8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