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此问题实属无知,我便不骂娘了。
大陆之所以敢使用简化字就在于大陆不仅具有强大的土地更有强大的人口,它使得大陆有能力对汉字改良。港澳台由于土地少人口也少使得他们只能守旧。因为他们一旦对汉字实施改良必然与大陆发生分离,造就出语言不通性。如果他们跟随大陆而行必然招致统治者的反对,因为它会使民心投向大陆。
以上现实问题的存在使得大陆在推行简化字之中,把简繁两种字体全部收录于新华字典之中。它使得大陆民众不仅能方便的享用简体同时还可借字典找到繁体。这种既继承又发展汉字的方式实在是大陆民众的骄傲。港澳台守旧的坚持不仅保护了他们的相对独立同时还能借助新华字典保持语言文字相接。由于蠢货不懂其妙才高呼恢复繁体。事实上繁简字的变化与传统继承无关,只是蠢货不知传统继承被藏在《中华字典》里。
请问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是什么
1、台湾的由来
有人说“台湾”是古代神话传说“岱屿”和“员峤”首字联名“岱员”转变而来的;也有人说“台湾”是因盛行于闽台地区的台风而得名;还有人说“台湾”原作“埋冤”,后因其词不详才改称为“台湾”的。意即“明代漳泉人入台者,每为天气所虐,居者辄病死,不得归,故以埋冤名之,志惨也。其后以埋冤不祥,乃改今名”(连横:《台湾通史·开辟篇》)。更多的人则主张“台湾”之名来源于陈第所著《东番记》中的“大员”、周婴《远游篇》中的“台员”和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中的“大湾”。“台湾”则由“大员”、“台员”、“大湾”等或因语音相同转译,或以当地部落名称谓转化而来的。
2、香港的由来
说法一:香港的得名与香料有关。宋元时期,香港在行政上隶属广东东莞。从明朝开始,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因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们称为“香港”。据说那时香港转运的香料,质量上乘,被称为“海南珍奇”,香港当地许多人 也以种香料为业,香港与其种植 的香料一起,名声大噪。不久这种香料被列为进贡皇帝的贡品,并造就了当时鼎盛的制香、运香业。后来香料的种植和转运逐渐式微,但香港这个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说法二:香港是一个天然的港湾,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来的水手,经常到这里来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而香江入海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开始被称为“香港”。有一批英国人登上香港岛时就是从这个港湾上岸的,所以他们也就用“香港”命名整个岛屿。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别称。
说法三:因“香姑”而得名。据说,香姑是一位海盗的妻子,海盗死后,她就占据了这个小岛。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小岛以她的名字为名,称之为“香港”了。
3、澳门的由来
澳门的名字源于渔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国女神:天后,又名娘妈。当葡国人抵澳时,向当地人打听地名,居民以为其问附近供奉娘妈的庙宇,于是回答“妈阁”。广东话“阁”与“交”的发音相似,葡萄牙人就听成“马交”了,以其音译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除了澳门的名称外,这块美丽的土地还曾有过濠江、镜海、濠镜澳或香山澳和莲岛之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白酒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e89.com/9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