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礼仪之邦,素有“以茶代酒”的说法。席上,不善饮酒者道一句“以茶代酒”,既尽礼数,且极富雅意。那么,此典故是从何而来?
三国后期,吴国君主孙皓好酒,常摆酒设宴,硬要群臣作陪,每人以7升为限,不管会饮与否,必要每杯见底。因此席间,常常一片狼藉,群臣七倒八歪,丑态百出。
其中有个人叫韦曜,酒量只有二升,因曾是孙皓父亲的老师,被孙皓格外照顾,常常在他的杯里暗中换上清茶。韦曜心领神会,每逢宴饮,故意高举酒杯,“以茶代酒”干杯,避免了醉酒失态,这就是典故的由来。
茶最早别谁发现的?第一个种茶的是那个人,第一个写茶的是那个。以茶代酒是那个说的
,1, 在我国,传说茶是“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茶最初是作为药用,后来发展成为饮料。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中记述了以上故事“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2,至于第一个种茶的无从考察,可能就 是神农本人 或其后人吧, 3,“茶”字最早出现在《百声大师碑》和《怀晖碑》中,时间大约在唐朝中期,公元806年到公元820年前后,在此之前,“茶”是用多义字“荼”表示的,第一个写茶的是唐朝陆羽著的《茶经》。4,“以茶代酒”始于三国东吴的末代皇帝孙皓。孙皓初立时,抚恤人民、开仓赈贫。后变得专横残暴、终日沉浸于酒色荒淫,从而民心丧尽。孙皓好酒,经常摆酒设宴,要群臣作陪。他的酒宴有一个规矩:每人以7升为限,不管会不会喝,能不能喝,7升酒必须见底。群臣中有个人叫韦曜,酒量只有二升。韦曜原是孙皓的父亲南阳王孙和的老师,也就是太傅,故孙皓对韦曜格外照顾。看他喝不动了,就悄悄换上茶,让他“以茶代酒”,不至于因喝不下酒难堪。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白酒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e89.com/8815.html